為何會選擇進入昆蟲系?
我並不是一個擅長或喜歡讀書的人,高中時期的我既愛玩又常翹課,比起乖乖坐在教室裡聽講與抄筆記,我花了更多時間在發展自己的興趣,我玩社團、畫畫、寫寫文章與小說,閱讀大量自己感興趣,生物、歷史相關的書籍與「閒書」。既然我都將時間拿來幹這些「雜事」,自然「正事」就沒有怎麼用心。到了高三,僅有生物、歷史取得優異成績的我,經過一番考慮,決定全力準備學測,設法用高中時的作品與獎項來申請入學。由於對生物較感興趣,便以台大、清大生科為主,台大農學院為輔的方式分配志願,然而學測成績結果不甚理想,最終只有台大昆蟲學系取得了正取。
嚴格地說,在這段過程裡,我並沒有什麼真正的選擇權,對於不希望落榜、重考的我而言,唯一能選擇的只有近乎盲目地努力、不斷努力。
昆蟲系在學些什麼?
昆蟲系的課程屬於「蠟燭兩頭燒」類型,主要集中在大一與大三。一年級主要是滿滿的基礎課程與相關實驗課,如普通生物學、普通化學、有機化學與普通昆蟲學等;二年級的課表則較為輕鬆,僅有數門必修課程,如生物化學、昆蟲生理學與統計學等,一般都在這時候修些有興趣的通識課或為了大三群組課程預做準備。
三年級時會碰到分群組的問題,昆蟲系的群組分為三組,A群組是蟲害管理群組,主要在學習與農業、都市害蟲的相關防治,農藥的開發、使用管理,與研究、推廣生物防治方法;B群組是生物多樣性群組,偏重於昆蟲的分類鑑定、生物界的生態機制、樣本統計與演算方法等;C群組是細胞分子群組,課程相當偏向生化科技學系,一般可以視為大二生物化學與大三分子生物學的延伸,學習如何設計實驗並釐清生物體內的機制與化學反應。
在修習課程方面,並沒有嚴格規定只能選擇一個群組,可以自由地在三個群組裡選擇課程,但是至少要把其中一群組的學分修滿才能畢業。
昆蟲系的出路與發展。
很多人認為進了昆蟲系後就只能「玩蟲」,其實並不是這樣。畢業後如果想繼續在昆蟲的領域裡專精,可以粗略地分為兩派:室外派與室內派,前者是貨真價實地在玩蟲,捕捉昆蟲、分類建檔、鑑定新種;後者則是以不同的方式玩蟲,觀察昆蟲的行為、研究昆蟲體內特有的機制或有機物、利用昆蟲研究DNA遺傳等。假使不想被侷限在昆蟲的範圍內,由於昆蟲系的群組涵蓋範圍很廣,也可以往不同領域的研究所進修,比如植物病理所、食品管理所與生命科學所。如果不想選擇進修的道路,在修過特定幾門學科後,則可以透過國家考試取得公職人員資格。也有人選擇完全不同的道路,像是有學長往生物科學繪圖的方向前進,也有學長轉換範圍往藝術設計方向發展。
什麼樣特質、興趣的人適合讀昆蟲系?
說了這麼多昆蟲系的資訊,我來講講自己對昆蟲系的看法吧。
雖然歸屬於農學院,昆蟲系的課程需要一定的化學基礎,對於化學不好的我來說讀得相當辛苦。認為自己對生物有興趣,便選擇修習生物多樣性群組,固然在學習鑑定、分類檢索的昆蟲分類學一課上學到許多有趣的知識,但是在面臨同一群組的生態研究法一類需要數學計算的課程時,卻顯得力不從心。
從這些方面看來,其實我並不適合讀昆蟲系。我高中時的生物成績很好,但高中的生物絕大多數是在背誦現今生物領域中的諸多「事實」,然而大學生物課程多半都與化學結合,真正需要記憶的「事實」變得很少,需要理解並能活用的「機制」與「原理」占了絕大比例。也就是說,適合讀昆蟲系的學生,是需要擁有一定程度的數理底子,而且在高中時就展現出對「知識」的研究傾向的人,當然對昆蟲也有同樣高度的興趣是更佳適合的。
後悔當初的選擇嗎?覺得選擇這個科系,你改變最多的是什麼?
講到這裡,可能會有人認為我十分後悔選擇就讀昆蟲系?
我曾經非常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答案,是否定的。不,我不後悔。
雖然讀昆蟲系的過程很辛苦,我付出同樣的努力卻無法獲得同樣的成果,但正因為這樣的不適合,讓在高中失去選擇機會的我,能認真地重新思考自己真正喜歡什麼,自己的才能在哪裡。我改變選課的內容與範圍,認真地試著將以往的興趣──畫圖與寫作──轉變成具有工作價值的專長,然後在這段具有真正選擇權的過程中,我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方向。昆蟲系也並非沒有留給我任何東西,生物、化學方面的知識讓我即使在面對人文方面的問題,也能有另一個不同的切入角度,分類學、研究法等學科教會我清晰、有條理地處理各種狀況與問題。
我很慶幸我讀了昆蟲系,即使它並不是一個適合我的學科,但是,又有誰不會犯錯呢?如果不會犯錯,便沒有改正的機會;如果沒有遭遇困難,便無法培養克服的勇氣;如果從未迷失,便很可能無法找到真正的自己。
所以,我很感謝昆蟲系。沒有昆蟲系,便沒有今天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