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分享者個人簡介
1.分享者姓名〈匿名分享者可填匿名〉:匿名
2.畢業的高中職及類組/科別:國立興大附農/農場經營科
3.欲分享的校系:國立中興大學進修部/外國語文學系
4.於該校系之年級or畢業西元年:預計2019年
5.分享者進入該校系的入學管道:進修部獨招
第二部分:入學經驗
1.為什麼選擇外文系?
雖然對農業有興趣,但不擅長微積分、化學、生物等科目,大學如果繼續修會很痛苦,因此決定跨考外語。
2.除了外文系外,曾經還想選擇哪些校系呢? 為甚麼後來沒選擇那些校系?
文藻外語大學法國語文系、國立臺中科大進修部應用英語系、國立勤益科大進修部應用英語系,東吳大學進修部英文學系
文藻外語大學是因為2個專業科目剛好都差1級分,沒辦法進入第二階段甄選;至於臺中科大、勤益科大、東吳大學進修部則是在中興大學放榜後,考量學校資源與生活開銷後才放棄的。
3.你願意分享考大學時,準備考試的經驗嗎?
中興進修部獨招總共考三科:國文、英文、各系專業科目,外文系考中英翻譯與英文作文。
為了考獨招而在高中補習班補一年英文、北上買考古題解析回來練習,但是高中與高職兩年下來的英語水準已經有落差,所以準備得有些辛苦。
名義上是同時準備獨招與統測,但其實把重心擺在考興大,統測與模擬考都被我當作試水溫,統測完到七月底考試前天天去圖書館或補習班複習,遇到不懂的題目再圈起來請學校老師講解。
按照學長姐和我的經驗,共同科英文難度偏高,對非應外科的高職生尤其吃虧;建議把重心放在相對容易得分的科目如國文、中英翻譯,只要複習完高中職的書,多練習解題手感,應該都能拿到不錯的分數,這個方法也同樣適用非報考外文系的人。
4.進入外文系後,與想像中的外文系有哪些落差?
文學並非每個人都喜歡,即使當初有先做心理建設,實際接觸後還是覺得有些枯燥。相較於文學理論,我喜歡應用英語或語言學多一些。
大二之後為了跟外系、日間部學生有更多互動,陸續選修行銷、文創、農業領域的課程,同時申請創業學分學程與交換學生,希望自己能多充實不同領域的東西,不要被侷限在系內,也因為跟更多人互動的關係,讓我驚覺厲害的人真的很多。
5.外文系的學習風氣好嗎?
即使中興屬於前段國立大學,進修部學生的程度落差還是相對明顯,而且會遇到形形色色,來自各行各業不同年齡層的人。
在這種環境有好有壞,可以多跟年長或用功的人親近討教,他們可能在職場有不錯的成就、願意分享經驗提攜晚輩,說不定能累積一些重要人脈。就我觀察,30歲以下的同學上課比較吵雜,沒有年長學生這麼積極,反而更堅定我走出進修部的決心。
6.你認為在外文系最大的收穫?
環境面:在跳脫進修部窠臼,與眾多充滿才幹的人共事之後,放下莫名的自卑和自傲,讓自己享受在參與過程就好,到時也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的未來想往哪裡發展。
課程面:相較於文學思想的天馬行空,我更偏愛語言學的規律,最最在意語言能不能和跨領域能力結合應用,所以我修了很多非本系的課,即便某種程度上是消極的逃避。
7.學校提供什麼資源給學生運用?
中興是教育部5年500億計畫的頂尖大學,學校就像一個大寶箱有豐富資源等待被發掘,很多講座、活動、社團、學習資源可以使用,有空多聽講座、參加社團活動是好事,誰都無法預料某個當下竟然會改變一生吧。近年來學校盡力在消除日夜之間的不平等,雖然進修部學生可能比較缺少使用機會,但只要有心資源一直都在。
如果要校內打工的話,學校給的薪水不算充裕但不無小補,校內有很多單位可以選擇,對累積實務經驗也有幫助。
學校的國外交換名額非常多,但中興的申請交換風氣不怎麼盛行很可惜,換個角度想代表競爭不太激烈,把資料準備齊全就有很大機會通過學校審核,蠻推薦學弟妹在大學期間「出走」一次。
8.如果能再選一次科系,你最想進入哪間校系?
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應用外語系
9.給學弟妹的建議?
跨出舒適圈是為了找新的舒適圈
規劃、執行,把握大學時間完成夢想,之後的你會更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