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廣電系邱亮鈞的心得分享


發佈於 1506929473
1.請分享印象深刻的主修?

政大廣電系除了兩門大一院必修「傳播與社會」、「傳播敘事」和大三院必修「研究方法」之外,只有「畢業製作」為系所必修。但是大一大二時分別有五選二、四選二的群修。 在院必修部分,「傳播與社會」所教授的是比較理論性的內容,例如傳播的模式等,讓我們了解傳播是如何在社會中作用,兩者的互動關係。「傳播敘事」則是讓我們初步了解怎麼「說故事」、怎麼使用各種形態的傳播工具(例如文字、影像、圖像、數位媒介等等)。比起傳播與社會,傳播敘事是一堂實作性較高的課程,其中一學期期末會有分組展演,呈現一個故事,我還記得我們那組當時用沒有言語的方式演出舞台劇,運用一條紅圍巾聯繫三個人的情感,最終獲選當週老師評分的亞軍。

另外一學期則是在各個單元結束都會有實作小作業,例如圖片拼貼、兩分鐘分鏡短片等。「研究方法」是我目前正在修習的課程,全院總共分成四個班,每個班的教授內容差異滿大的,但是基本上就是一門學習抽象思考以及如果進行學術研究的課程。 「畢業製作」是廣電系唯一的系必修,是大四一整年的學年課。我們必須在升大四前根據前三年的所學,向老師提案,以此為自己的畢業作品。作品形式其實很多元,並不是只有劇情短片才能當畢製,包括紀錄片、劇本、音樂作品、動畫… 等,只要是能夠表現自己三年來所學的都能夠作為畢製。

課程進行的方式就是分組討論、諮詢,老師會在課堂上和每組對談,針對每個組別的需求和問題提出建議。 以上必修介紹較為空泛,所以以下分享群修中我自己有修習過,又覺得有趣、值得分享的課程— 大一五選二:

a. 影像概論(原名電影概論) 這門課的老師是知名的電影學者陳儒修,課程非常的有趣,可以說是我們從影像的門外漢踏入專業的第一步。課程中,老師每週會介紹一個和電影相關的主題,例如電影史、攝影機運動、場面調度、聲音、演員(明星)、編劇、好萊塢工業…等等非常多的主題,每個主題環環相扣,整門課修習完後就能描繪出影像世界初步的輪廓。

在每堂課的前30分鐘,老師也會選擇一部和該主題相關的影片播放,讓我們能更快對那一周的主題有想像,像是介紹音效那集,老師就播放了泰國的鬼片。雖然課程中都是以老師講授為主,但是老師個人的教學風格非常風趣幽默,在課程中時常會使用影片例證,每週也可以在數位學習平台與老師互動。經過整個學期,看電影就不在只是走馬看花,而會較深刻地從各種角度來欣賞一部影片。

 b. 音樂概論
這門課的鍾適芳老師曾經是大大樹音樂圖像的負責人,曾經製作過多張林生祥、雲力思等著名音樂人的專輯。這門課其實並沒有非常完整的結構,但是老師會選定一個大家比較不熟悉的地區為主題,整個學期就會介紹那個地區的音樂,讓我們隨著音樂旅行。以我修課的那學期為例,老師就向我們介紹了非洲的音樂,一開始聆聽的時候真的非常不習慣,以往對非洲音樂都只有非洲鼓等很粗淺的想像,但經過那整個學期之後,發現到整個非洲各個地區也有不同的音樂特色,讓我們體驗到非常不同的音樂經驗。另外,老師不時也會提供一些音樂展演的資訊,讓大家能夠體驗現場音樂演出的震撼。

大二四選二:

a. 影像製作 影像製作分為兩個班,但課程概念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差異。大一的影像概論是在學如何觀賞影片,而影像製作就是讓我們接觸製作影片的基礎。在課程中,老師會分門別類解說影像的各個元素,製作、傳輸系統、接收方、攝影、燈光、成音、剪接…等等。在期末,也會分組拍攝一部劇情短片,最後幾週老師也會也會針對每個組別的劇本、拍攝內容討論、提出建議。整個課程讓我們有第一次製作自己影像小作品的機會,也讓我們之後開始能夠嘗試著手影片創作。

以我的班而言,期中、期末都分別有一份作業,期中是個人新聞短片,期末是分組劇情短片。新聞短片雖然聽起來枯燥,但是真的動手拍攝之後,發現若能善用畫面與旁白,也可以做得很有質感。期末影片的話,則是我大學生涯第一個完整的影像創作,當時擔任了導演的職位。雖然作品最後還是覺得有非常多能夠改進的地方,但是在拍攝的過程中與組員互動,能夠摸索到一些課程以外的活用能力。

b. 表演基礎 這堂課是一個參與度極高的課程,在每週會進行很多的肢體活動,看似和「演戲」沒有直接相關,但是卻能訓練專注力、觀察力等。在學期中段開始,老師會選定幾個較為知名的劇本片段(例如羅密歐與茱麗葉、小王子等),或讓大家記錄生活中真實的對話改編為劇本,分組呈現。老師會針對每一個人的表演提出建議,讓大家改進,之後再呈現。期末會從所有演出中選出較佳的組別,在對外公開的期末展演中呈現。我自己在期末展演中演了一齣也導了一齣短劇,我自己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導的那一齣是真實對話改編的劇本。當時我正在學校電台實習,所以就錄了錄音室中播音樂和廣告的三分鐘,把主持人沒有開麥克風時的對話改編成劇本。這個經驗讓我發現,創作來自生活,其實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對話、小事,只要稍加修飾都會很有戲劇效果。

2.你覺得貴系給你的專業訓練是什麼?

你覺得這樣的訓練在就業市場有什麼優勢和幫助? 其實系上的課程範圍非常的廣,因為「廣播電視」包含了所有影像、聲音的範圍,甚至包括了媒介管理、電訊傳播等。所以說自己在休息課程時就要先思考過自己希望走的方向,才能選對課程,有比較完整的訓練。在影像部分,系上並沒有太多的技術課程,但是在導演、編劇、企劃部分琢磨較多,可以讓我們在創作的創意部份有比較好的訓練。聲音部分,廣播類也是比較注重內容的訓練,但聲音工程類倒是比較多技術面的課程,例如音響學(收音、錄音)或Premiere的混音等。若是希望有比較完整的專業訓練,可以考慮加入學校的實習單位(影音實驗室、政大之聲、數位學習平台、傳院劇場),這些單位會在技術面上有比較完整的教學。 我覺得雖然系所課程的技術專業訓練並不是特別多,但是在眾多課程中培養了大家思考與讓想法實踐的能力,這是未來不管從事任何職業都很需要的應變能力。

3.什麼特質,興趣的人會適合念這個科系?

我覺得想要就讀傳播相關科系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就是不能害怕表現自己,因為傳播就是把自己的故事傳達出去,或是透過自己傳遞他人的故事。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質是不要「守舊」,因為傳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產業,要有願意創新的特質,才有可能產出與眾不同內容。 原本會想就讀本科系就是因為喜歡讓大家看到自己的東西,所以覺得在這個系上所學能把自己的作品或想法和大家分享。

另外一方面,因為傳統一類組的文法商都不是我的興趣所在,傳播就當然成為我的首選。 其實在高中主要的課程中並沒有和傳播有直接相關的課程,真的要說的話應該是生活科技或藝文(美術、音樂)才和傳播課程比較有關係。像我自己在高中階段就曾因為這些課程的需求,拍了一些小影片,當然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那時的東西其實很陽春。另一方面,高中期間校內其實會有很多班際的課外活動(如合唱、英文話劇比賽)或者是社團的活動、成果發表,如果對於舉辦這些活動,或是對於活動內容的設計、規劃有興趣的話,或許就初步具有傳播的特質。

4.你後悔當初的選擇嘛?

覺得選擇這個科系,你改變最多的是什麼? 說實話,在進到大學一段時間後的確有所迷惘,因為在系上所學的並不像是其他科系可以說出什麼具體的「民法」、「會計」、「統計」之類的,反而一時像是在學一些比較抽象、空泛的思考與創作。而且,身邊會有些同學非常熱衷於這個產業,願意把所有時間都投在拍片之上,有時候會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足夠的熱情或能力從事這個產業。 不過,我並不後悔選擇廣電系,因為經過調適之後,會發現每個人在系上的各種所學中也會有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部分,未必是很會攝影或很會打燈的人就比較厲害,自己也一定會有一些別人無法取代的能力。

我覺得在這個系(或說在大學生涯)兩年多來改變最多的是具備管理組織、分配工作的能力,這看似和廣電所學好像沒有直接相關,但其實傳播產業是一個集體的產業,要讓一整個劇組(工作團隊)順利運作,就要能夠拿捏工作的分配、組織的溝通。以前常常會比較不信任別人,所以把事情都攬在身上做,但是這幾年來真的了解到,互動的成果絕對會比一個人埋頭苦作來得有趣、精彩。

5.如果有一位學妹告訴你她十分想要念這個科系你會對他說什麼?

我會希望她能夠自己想清楚,並不是覺得「好玩」所以來選填廣電系,因為傳播相關科系並不是在隨便玩樂。雖然我們的考試比別人少,但是非常多課堂作業都是需要嘔心瀝血、出賣靈魂的作品,若不是真的喜歡這項所學,希望能夠做好這些事,這些作業就會變成是虛應故事,不會在其中學到任何東西。

6.就讀的學校科系是否有些資源別人不曉得, 例如設備、活動之類的,還有就是最近幾年系上有沒有什麼巨大的變化呢?


政大傳播學院的器材設備資源其實比起其他學校的傳播學院並不出色,但是還是如我前面所言,傳院較少琢磨在培養技術人才,而是希望能夠培育出傳播產業的創意人才或管理階層。 另一方面,傳播學院即將開始不分系招生,大三才會分系。針對此變革,因為我自己並不會親身經歷,所以也很難全面性解說,若想進一步了解可以參考下面連結中「大學部課程特色」的部分,或者是上網搜尋相關資料。

http://comm.nccu.edu.tw/material/files/20130306_6_398e98d67a2fb7d1fd6f7f6fe1e22e45.pdf

7.是否能分享一下你所知道的學長姐現在的畢業出路呢?

其實我們系上的學長姐畢業後真的是分道揚鑣,各種職業都有人從事,有人繼續走向傳播業,但也有人走向其他產業。在此很難說明清楚,附上系網上優良系友的專訪網頁,歡迎直接參考。

http://www.rtv.nccu.edu.tw/alumni/news.php?class=501
登入之後回覆貼文